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奋进民族復兴伟业
时间:2025-08-31 08:0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130

  在歷史和现实的交匯中,一个声音更加响亮:歷史因铭记而永恆,正义因捍卫而昭彰,精神因弘扬而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於斗争,善於创造,鍥而不舍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百业待兴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展时奋勇争先。一路风雨,壮阔征程,始终激荡着伟大抗战精神的回响,印刻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的足跡。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今年9月3日,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敬爱的先辈,若无当年你们的英勇无畏,便无而今的国富民强。鲜红的旗帜传於吾辈之手,必不辱使命……”

  平型关烈士陵园内,来自“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官兵军容齐整、庄严肃立。连队第四十七任政治指导员栗新朝展信诵读,鏗鏘之声,久久回荡。

  这是一次歷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从‘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来到平型关大捷旧战场,感悟革命先辈不畏强敌的血性胆气和敢於亮剑的胜战基因。”栗新朝感慨。

  特殊的时间节点,总能唤起深沉的民族记忆。今年以来,无数观眾走进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馆。他们在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前,驻足、聆听、沉思……

  8月15日,中央档案馆与中国共產党歷史展览馆联合主办的《中流砥柱——中国共產党抗日战争档案展》专题展览面向公眾开放。340余份珍贵歷史文献档案、100余份敌后战场电文静静陈列。一位佩戴着党员徽章的参观者说:“这些档案,是滚烫的血,是民族的魂。”

  阵地,得而復失﹔战局,时好时坏……1938年,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思潮,《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任凭惊涛骇浪,屹然砥柱中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產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从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共產党发表抗日宣言,到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明确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再到敌后战场逐步成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在民族危亡的歷史关头,中国共產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反抗外来侵略的滚滚洪流。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產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眾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

  从白山黑水间的第一声炮响,到卢沟桥畔的烽火硝烟,再到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歷史性时刻……十四载风雨如磐,中国人民以錚錚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1935年9月17日,南开大学新学年“始业式”上,张伯苓发出“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那是在神州陆沉、山河破碎之际,一个民族的自省与吶喊。

  华北平原一户人家的对联,正是坚定的回答:“万眾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抗战到底”。

  上海苏州河畔,一面密布炮弹孔和枪弹孔的巨大墙体,至今仍在无声地诉说着撼天动地的壮举——“八一三”淞沪会战中,第88师524团“八百壮士”据守四行仓库,孤军奋战4昼夜,直至接到撤退命令,才冲出重围。

  “寧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无数中华儿女像“八百壮士”一样,以錚錚铁骨為中华民族筑起牢不可破的血肉长城。

  “儿在外身体很好,生活也很好,而现在的我比从前粗壮而高大了,请大人不要為念……”1943年,20岁出头的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指导员李云鹏把思念写进信中。

  李云鹏坚信抗战一定能取得胜利,但他和战友们却没能等到那一天。刘老庄战斗中,為守护百姓,他所在的四连82名官兵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无一人投降,无一人生还。

  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英雄们将热血洒在中华大地。

  “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动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百团大战纪念馆展墙上,刻着八路军第129师新编第十旅旅长范子侠的錚錚誓言,震撼人心。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中国共產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跡﹔晋察冀、冀鲁豫、鄂豫皖等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革命先辈曾发出这样的誓言:“一个忠实的共產党员,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拋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最后胜利的决心是坚定的。”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更是一支不灭的信仰火炬。它照亮过救亡图存的血泪征途,也正在照亮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復兴的新征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今年5月,应俄罗斯总统普京之邀,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今年7月7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証陈列馆在馆内展出731部队原成员胡桃泽正邦的口述証言。

  长达83分鐘的视频中,胡桃泽正邦供述了731部队从事人体解剖、开展人体实验以及实施细菌战等罪行。这是揭露731部队罪行的又一个“活証据”。

  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是对生命和人权的粗暴践踏,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挑战。这决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之间的较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的宝贵援助和支持。”

  1938年1月,白求恩率加美援华医疗队辗转到达延安。在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他一个月内為147名伤员做了手术﹔在广灵公路伏击战中,连续工作40个小时,為伤员做手术71例……生死考验,大爱无疆。

  重庆万州,西山公园,薄雾如纱。年逾七旬的魏映祥来到香樟树环抱的苏联航空志愿队轰炸机大队长库裡申科烈士墓园。老人说,為英雄守墓是他这辈子的工作。

  苏联援华航空队,中国抗日战场上一支特殊的空中作战队伍。80多年前,2000多名苏联飞行员驾机而来,“鹰击长空”,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飞虎队”冒险开辟驼峰航线,柯棣华在手术台上仁心救治,约翰·拉贝、辛德贝格在南京舍身庇护,林迈可、汉斯·希伯用笔和镜头记录真相……这份长长的名单,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道义的力量。

  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歷史。

  今年夏天,电影《南京照相馆》沉重上映,观者热泪盈眶。每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都会响起鐘声,听者沉思肃立。

  当我们回望昨日的浩劫、思考胜利的意义时,不能不警惕当下的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回潮,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冲击世界。面对百年变局,如何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怎样推动共同发展?这是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发布《关於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為推动危机政治解决发挥建设作用﹔促成沙特伊朗歷史性和解,為有关地区国家化解矛盾、睦邻友好树立典范……中国,以行动作答,捍卫和平的决心无比坚定。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从歷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証明是走得通的道路。”

  今年5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象征全民族眾志成城奋勇抗战的巍峨长城,与寓意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橄欖枝相得益彰。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现实交匯的同一个时空裡,越来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判断闪烁着思想光辉,映照着人类未来。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啟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歷史新征程!

  今年7月7日,正值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裡,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英雄事跡,重温光辉歷史,同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学生亲切交流。

  迎着一张张天真的面孔,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孩子们要争做民族的脊梁,一定要把我们国家建得更加强盛。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未来是属於你们的。希望你们好好努力、奋发图强,做一个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

  62个站点、464公裡、172个隧道、186座桥,北京大学博士生唐倩以两个月的田野调查深入滇越铁路沿线,用脚步追寻80多年前部分北大师生辗转入滇的足跡。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被迫南迁,辗转至云南昆明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8000多名学生就读,走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0多位院士……烽火之中,丰碑不朽。

  薪火相传,弦歌不輟。如今,北大、清华、南开3所大学都立有一块西南联大纪念碑。校园裡,刚毅坚卓的青年,以新的姿态,奋发图强。那一声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奏响新时代的嘹亮乐章﹔那一个个“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身影,正创造属於这一代人的辉煌。

  时针回拨到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这裡实行军垦屯田,把荒芜的“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

  昔日垦荒处,今朝展新顏。从抗战时期发展边区经济,到如今建设科技试验田、產业开发区……当地干部群眾弘扬南泥湾精神,勇於创造、敢為人先,绘就生机勃勃新画卷。

  八十载砥礪奋进。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歷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胜利日阅兵集训点方阵巍巍,战旗猎猎。威武的英姿、雄壮的阵容,写满忠诚与坚毅。蓝色贝雷帽,让维和官兵在受阅方队中显得格外与眾不同。

  今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周年。35年来,中国维和部队,用实际行动詮释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彰显了中国军队和平之师、正义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在国外维和的经歷让我们感受到,我们踏出的每一步,都在向世界宣告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官兵们说,走出国门,我们代表中国军队,展示大国形象,彰显大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而奋斗。”

  1931—1945年,1921—2025年,鐫刻着中国共產党牢记使命、矢志奋斗的不变初心﹔面向未来,中华儿女还将创造更多伟大瞬间。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栏目导航
相关搜索
最新标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