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沿着宣城市宣州区古泉镇桃岱崔村的柏油路漫步,路边山花摇曳,果园裡枝叶繁茂,民居旁绿意盎然。眼前的鲜活景象中悄然藏着桃岱崔村的蜕变——这曾是个不起眼的村庄,而今,它攥紧“绿水青山”的密钥,以特色產业為笔,在乡土间写下了“村强民富”的生动答案。
近日,走进桃岱崔村秋桂家庭农场,连片的梨树郁郁葱葱,浓荫掩映下,种植户章秋根正手握除草机在果树间来回穿梭,嫻熟地割下一茬又一茬的杂草。
“我们家的梨子甘甜多汁,今年收了7万斤,收入十几万元呢!这不一忙完就赶紧来除草,明年才能接着丰收。”站在梨树下,章秋根打开了话匣子,话语裡满是对果园的上心和对来年的盼头。
章秋根与梨树的缘分,要从2000年说起。当时古泉镇瞅准本地山坡旱地多的特点,从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引进早熟梨品种进行推广,章秋根成了村裡第一批种植户,这一种便是20多年。如今他的30亩果园裡,既有“翠冠”“清香”这类老品种稳產保收,又有新试种的“苹果梨”探路市场。2015年,他更是在梨园旁种植起了茶叶,形成“春採茶、夏收梨”的復合经营模式。
“清明前后採完茶,正好赶上梨树开花,一年到头都有活干,都有钱赚。”章秋根掰着手指算着账,脸上写满了幸福。
穿过梨园往刘村组走,成片的百合田绿意盎然,仿若一块铺展开的绿色地毯,泥土的清香混着百合的气息在田间弥漫。谁能想到,如今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曾是一副“草比人高”的模样。
转折始於2023年9月。随着土地流转工作逐步推进,桃岱崔村主动牵线搭桥,成功引进种植大户并促成其与村民签约合作。这一举措不仅让昔日沉寂的土地重焕生机,更让附近不少村民摇身一变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
“村裡一提这事,我立马就应了,打心眼儿裡高兴!”村民李承有家裡共有6亩地流转出去种了药用百合,如今他常来种植基地帮忙,种植、打药、拔草、採收样样不落,“现在不光有固定的土地租金,在这儿干活一天还能挣一百多块,比在外打工踏实多了。”
从昔日的低效地块到如今的增收亮点,桃岱崔村的蜕变清晰可见。近年来,该村主动破局谋变,在盘活“沉睡”资源上做足文章:通过大力推进“坡改梯”项目,让近700亩坡地旧貌换新顏,化作孕育希望的田野﹔同时因地制宜引种梔子果、白术等作物,将山坡劣势转化為特色种植优势。如今,该村茶叶、百合、枇杷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已超两千亩,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村民的生產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也随之持续改善提升。
“我们村没有工业基础,最大的本钱就是这方好山好水。”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鶯坦言,下一步村裡计划以种植大户為纽带,由大户牵头指导村民自主种植百合和白术,在扩大特色种植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让生态优势真正变成发展优势,让这条向“绿”而行的富民路越走越宽。(张琪琪)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