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3月31日,青岛地铁9号线的正阳中路站至长城路站区间迎来了盾构机“长城一号”的顺利出土,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该项目全线首个贯通区间的成功。此前,项目部已完成了9号线首座车站的主体结构封顶,连续取得全线第一的佳绩,为未来的轨道电缆铺设和电气连接等关键节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区间全长868米,位于城阳区的政治核心地带,穿越了复杂的富水砂层和软硬复合地层,并面临着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相当敏感。在这艰难的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坚持实施“三位一体”的系统工作法,成立了专业的管理团队,并以班组建设为切入点,深入落实“安全、质量、进度”三者的紧密结合,推动了施工理念的深刻转变,即“安全质量就是进度”“安全质量就是效益”“安全质量就是生命”。在盾构机的选型、设备改造,以及机组装配、调试与掘进等环节,项目团队保持着追求卓越的态度,尽管晚于其他标段两个月发车,但仍能成为全线第一个实现安全、精准贯通的标段,且成功实现了“零沉降”。
自项目启动以来,团队克服了周边环境复杂、地质条件恶劣、施工场地狭窄以及施工风险高等诸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困难,项目部积极分析工期影响因素,通过方案优化推动施组进展,进行了站点位置的优化调整,于2023年3月完成了主体围挡的建设,并计划在2024年4月完成主体基坑的开挖工作。项目部坚定地追求“不渗不漏、内实外美”的高品质目标,借助“一板墙、一车灰、全流程拉练”的工作法,通过创新驱动和班组协作,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管控,圆满实现了全线首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的阶段性目标。
自2024年9月19日开始,右线盾构机“长城一号”精准无误地完成了579环管片的拼装。为了提升施工效率,项目部设立了五个盾构班组,通过“小立法二次分配”的激励机制,激发了一线工人的自主管理意识,成功涌现出多项“五小创新”成果,包括管片拉结工装、封顶块预留间隙定位卡具、油缸撑靴防扭转工装以及管片环间橡胶定位榫等。在推进“机械法区间十环一检验”的创新模式时,项目团队将每十环设为考核单元,通过缩短周期和加大奖励力度,使施工效率有效提升。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