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梅江区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梅州市委副书记、梅江区委书记陈金銮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会作工作报告。
报告全文1.2万余字,系统全面总结过去一年梅江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对2024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通读报告全文,“奋进争先”是主旋律。过去一年,梅江区在多变的环境中树牢发展思维、产出思维,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增6%左右。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展望未来一年,梅江区明确目标,将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总而言之,既要抓经济建设、也要抓民生保障。
如何实现?梅江的发展,没有旁观者,人人有责。会议号召,全区上下要加压奋进、实干争先,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突破。
2023年,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开局之年。这一年,梅江区拿出落实头号工程的劲头和力度,全面推进强区促镇带村,推进“百千万工程”走在全市前列。
实施烟草、电力、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现代农业“五大百亿产业”培育三年行动,挖潜增效净增“四上”企业75家以上、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促成25家建筑业企业与镇(街)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不断完善圩镇服务、商业、生活功能圈……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梅江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区级实施方案、建立指挥体系、启动专班运作,区镇村三级书记齐抓共推,因地制宜制定“一图一策一表”,明确短、中、长期发展目标,掀起强区促镇带村的火热实践。
在金山街道,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的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人流涌动,新地标释放着新活力;在三角镇,计划总投资4.5亿元的中寰广场川海总部建设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奏响了奋进交响曲……
镇域强则县域强,镇域兴则县域兴。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梅江区树牢争先意识,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不断释放“镇”能量。
西阳镇锚定“‘农文旅、景田村、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农旅强镇”目标,成立全市首个镇村“抱团”的西阳镇山水文旅公司、基本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农旅产业发展劲头十足、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角镇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先后招引泽山医疗投资产业综合大楼项目、中寰广场川海总部招商引资项目,同时培育发展“一村一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全镇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以上。镇村聚合力,实现新突破,2023年三角镇入选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百强镇,成为梅江区唯一入选的镇。
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精神状态尤为关键。陈金銮介绍,过去一年,梅江区持续深化“扛责任转作风抓落实”,创建“零投诉”机关、“无信访”单位,开展“争先进、创一流”比学打擂活动,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乡村产业方面,梅江区择优选聘21名产业村长,进一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去年我们村引进了两家民宿,同时不断完善污水处理厂、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做好山水文章。”西阳镇筀竹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小龙介绍,有了产业村长带动,筀竹村的发展更有希望、更有信心。
成绩已属过去,奋进正当其时。展望未来,报告提出,要坚持产业引领、突出以点带面、主动探路破冰,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突破。
一方面,要全力打造“五大百亿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升,加快实现进位赶超。另一方面,高标准推进6个典型村和西阳镇规划建设,串联梅州经开区、西阳镇美丽圩镇和筀竹村等点位打造“百千万工程”示范路线年,梅江区取得哪些成绩?扫码即知
区级“反向飞地”——梅江(荔湾)智创共享中心在广州市荔湾区挂牌成立、梅江数字BPO产业园揭牌……新年伊始,一个个好消息传来。在梅州经开区,各大项目加紧施工,奋进的步伐坚定有力,新一轮赶超发展的号角吹响。近年来,梅江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服务企业“首日制”“代办制”等,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精简化的服务,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在政策支持方面,梅江区出台《梅江区支持制造业发展若干措施》《梅江区加快互联网产业发展若干扶持措施》等政策助企兴产,取得明显成效——梅州卷烟厂首次突破年产40万大箱,电力产业增加值预计比增8.5%,新增数字经济相关企业394家,梅州经开区获评“中国电子电路示范园区”,梅江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动工建设。
临近春节,城北镇杨文村张叔感觉村里与往年大不一样。往年这时候,过往车辆多,狭窄的村道堵满了车,如今畅通无比。“我是残障人士,原来村里只有一条很窄的路,堵车时我的轮椅都过不了。”张叔介绍。
“发挥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辐射效应,深入推进产业社区建设,推动产业村长全覆盖,做大做强茶叶、蔬菜、丝苗米、水产、预制菜等优势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推动产业兴民。”报告同时提到,将加强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非遗展示馆、侨批博物馆建设,持续开展送戏送歌下乡、四季“村晚”等活动,提升文化惠民水平。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