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在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埋进沙子里,想当然地以为这么做别人就看不见自己。殊不知,它大大的尾巴露在外面,反而更引人注目。
或许,这么做能让自己暂时舒服一点,可现实中的问题并不会因此凭空消失。日后不得不面对时,只会感到更大的压力。
可因为没人约束,她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动笔。最夸张的一次,熬夜到凌晨3点,才赶完5000多字的长文,在截止日期前惊险地提交。
有时为了逃避写稿,她会把家里所有家务都做一遍,翻来覆去地刷各种App,甚至把衣柜的衣服都整理一遍,就是不肯打开文档。
还有的时候,光是一个200字的开头,她就能从早憋到晚。期间,不停地寻找灵感、搜集素材,却删删减减怎么也不满意,最终看着进度缓慢的文档,陷入自责和后悔,甚至自我厌恶。
就连跟朋友一起吃饭,她都处于焦虑和压力之中,根本无法全身心享受眼前的美味,生怕收到同事打来的催稿电话。
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发现,长期逃避的人,大脑分泌的神经化学物质会改变,性格会变得更加敏感、胆小。
她害怕社交,不想和陌生人打交道。她也害怕在工作中失败,于是干脆不去上班,自愿成为一名家庭主妇。
简单来说,就是先不追求质量地快速完成一件事,再不断调整、迭代、完善,允许自己带着问题往前走。
她有位朋友总会拖延自己的演讲稿,可当朋友想象了自己在台上发抖,讲得很差的场景时,一下子就有了执行力。
焦虑的本质,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一旦开始行动,逃避模式就会自转化为战斗模式,焦虑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责任编辑:admin)关键词: